科普知识

春联年画(春节习俗趣)

admin

贴春联,挂年画,是过年的一大趣事,门窗墙壁,屋内外,院内外,花花绿绿,红红火火,一派喜庆色彩。要说这春联与年画还真有些来历。
传说,古时候东海里有一座大山,是所有鬼魂聚居的地方。山上有一棵大桃树,树枝覆盖了三千里地面,树上有一只金色的雄鸡,每天黎明高叫一声,天下雄鸡都跟着啼鸣,这时夜游的鬼魂必须返回。桃树东北方有一根弯曲成门形的树枝,是鬼魂出入必经之地。门两侧有神荼,郁垒两位天神守护,一个提着绳索,一个牵着猛虎。如果鬼魂出去危害人类,二神就把它捆绑上,让老虎吃掉,天下鬼怪都害怕他们,也害怕桃树。从周代起,人们就把神荼郁垒的像刻在桃木板上,分挂门两边,镇鬼避邪。汉代这种做法更为普遍。唐初,李世民在玄武门事变中诛杀了兄弟,逼老父退位,当了皇帝,但心神不宁,常作恶梦,夜听鬼叫且向他扔砖头。大将秦琼(秦叔宝)和敬德(尉迟恭)自愿去把守寝宫之门,从此鬼魂消失。太宗睡了几夜安稳觉,觉得长期让两位大将守门,不妥,就令人画出二位的像贴在门两边,果然有效。上行下效,民间渐兴此风,门神变成了现在还能见到的秦琼敬德了。五代时人们开始用联语替代一部分(仍有保留画像的)画像,后蜀君主孟昶(chang)于公元964年题在寝宫门上的对联;“新年纳余庆,佳节号长春”可能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了。宋代,贴春联的风气在上层社会大概已经流行,王安石的诗“爆竹声中一岁除,春风送暖入屠苏。千门万户曈曈日,总把新桃换旧符”能作证明。诗中用“桃”“符”代指春联,显得古雅些。朱元璋在金陵建立大明王朝后,下令除夕这天家家户户都必须张贴春联,他还便装出行,沿街观赏评判春联,可能也有督促检查的意思。到清代,编写春联已成了时尚,小孩子上私塾,要设“课对”,专门训练写对联。人们编写对联,就像唐朝人作律诗一样时兴。过年贴春联的风习,延续一千多年而不衰,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,其中丰富的文化内涵是起决定作用的。
年画是中国民间最普及的艺术品之一。年画与春联同出一源,都是从“神荼郁垒”’“ 秦琼敬德”的门神像发展来的。不过春联向文字方向演变,而年画仍然保留了绘画样式,只是内容大大扩展,形式丰富多彩了。我国收藏最早的年画可能是南宋的木刻年画《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荣》,画的是昭君,飞燕,班姬,绿珠四个名模女郎。饶有情趣的年画《老鼠娶亲》民间广为流传。除夕夜是老鼠的婚庆佳期,人们要在墙角里,床底下放些食物,算是给老鼠新郎新娘的贺礼。旧时,人们被各种厄运灾难吓怕了,对老鼠也讨好。随着板印技术的改进,年画的发展日新月异。近代以来,我国年画百花齐放,流派纷呈,最具代表性的有苏州桃花坞,天津杨柳青和(山东)潍坊杨家埠三大流派。
桃花坞年画,远近分明,层次清晰。其仕女娃娃类的《麒麟送子》家喻户晓,戏曲系列的《白蛇传》连续十二张,情趣盎然。杨柳青年画构图丰满,鲜艳明丽。其娃娃类的《连年有余》《连生贵子》(连,即莲,余,即鱼,子,胖娃娃),几乎是农家户户不可少的。其仕女画《仕女游春》,世俗画《瑞雪丰年》年年热销。杨家埠年画,造型生动,质朴热烈。其长篇系列《历代帝王全集图》《梁山一百单八将》都是年画中的珍品。
至于精巧的窗花剪纸,形形色色的挂历,各类贺卡请柬上的插图,都是年画这棵古老的大树上陆续开出的新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