科普知识

九九话重阳

admin

重阳节又叫重九节,菊花节,茱萸节。古代“九”为阳数,九月初九,两阳相重,故名重阳。曹丕在《九日与钟鲧书》中说:“九为阳数,而日月并应,欲嘉其名,以为宜于长久,故以享宴高会”。文中的“长久”揭示了重阳节的核心意义,“九九”谐音“久久”,有长久之意。希望什么长久呢?至少有三层意思:1,期盼生活长期平安幸福,2,祝愿老年人健康长寿,3,希望亲情友情永世长存。古人借重阳节表达这些美好愿望,要依靠以下的具体活动方式。
登高。九月九日前后,秋清气爽,天高云淡,登高望远,把酒临风,最宜游目畅怀。除秋游的兴致以外,重阳登高还有别的内涵。如,生活步步登高,友谊似天高海深,。“高”虽是空间概念却与表示时间概念的“久”有相通之处,如“高寿”就是寿命长久的意思,借登高祝愿老人福寿绵长,也是有益之举。此外,据说九九登高还有躲灾避难的意思。古人认为,九为阳数之极,九九更是阳数的极端,阳极必反,由盛转衰,由盈而亏,这天会遭厄运,所以要登高避难。登高时还要吃重阳糕,糕中往往夹上菊花掰,所以又叫菊糕,糕里还放上红枣做成各种花样,所以又叫花糕。“糕”与“高”同音,吃了可高上加高。
赏菊。重阳节,正值菊花盛开,魏紫姚黄,喷玉流丹,百姿千态,清香四溢。古代到花园里赏菊。现在各地都在重阳节前后举办菊展,更是丰富多彩,令人赏心悦目。古人有赏花饮酒的习惯,重阳佳节,亲朋聚会,观赏着色香兼备的菊花,品尝着清爽甘冽的菊花酒,那种滋味美在心头,喜上眉头。唐朝孟浩然在《过故人庄》一诗中描写了他在老朋友家里过重阳节饮酒赏菊的情形:“故人具鸡黍,邀我至田家。绿树村边合,青山郭外斜。开轩面场圃,把酒话桑麻。待到重阳日,还来就菊花。”可见重阳节饮酒赏菊之风唐朝以前就已流行。菊花酒的酿造是有讲究的,头一年九月初九,采下初开的菊花,兰花及其青翠的枝叶,掺活在准备酿酒的粮食里。拿这种粮食酿造出美酒放到第二年的重阳节饮用,不光味道佳美,还可益寿延年。从医学上看,饮菊花酒能明目,降压,补肝,安胃,利血,减肥等。重阳节若没有菊花酒,就用一般的高梁酒来代替,张艺某的老电影《红高梁》中酒工们在新酒开缸时唱道:“九月九,酿新酒,好酒出自咱的手。喝了咱的酒啊,上下通气不咳嗽,喝了咱的酒啊,一人敢走青杀口,喝了咱的酒啊,见了皇帝不磕头啊。”二十多年前广告意识才刚萌芽,这首歌虽不是广告词,但也能做广告词的经典范例了,它唱出了九九重阳节酿造出的新酒威猛的神力,散发着重阳节浓浓的酒香。
插茱萸。重阳节又叫茱萸节,可见古人过重阳节必插茱萸,就像清明节插柳,端午节插艾蒿一样。王维的诗《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》这样写道:“独在异乡为异客,每逢佳节倍思亲。遥知兄弟登高处,遍插茱萸少一人。”可见重阳节登高和插茱萸相当普遍。茱萸,是一种落叶小乔木,叶子有酸味,可入药。用它造出的酒,能温中,止痛,理气,治遗精,便秘等。人们在重阳节插茱萸可能是为了驱病避邪禳灾(端午节,南方人喝雄黄酒,戴香草,北方人插艾蒿也是为此)。不过,茱萸又叫越椒,可知生长在南方,北方少见,所以北方用艾蒿代替。
有个传说与重阳登高·赏菊和插茱萸有关。据说西汉初年,汝南地区有个叫桓景的人,跟随一个叫费长房的老道士学道多年。一天费长房对桓景说:“九月九日必定有大灾厄运降临你家,你赶快回去吧。”桓景大惊失色,急忙跪下向师父请教解除灾难的方法。老道伸出三个手指不紧不慢地说:“一,全家人都登上高山躲避一天,日落后再回家。二,每人做一个红布包,里面装满茱萸的叶子,挂在胳膊上。三,全家都要喝菊花酒足量为宜。”桓景谢过师父,赶回家中,做好了充分的准备,九月九日那天一大早就带领全家人登上了高山,每人胳膊上都挂着一只装满茱萸的红包,中午痛饮了一顿酒花酒。太阳落山后,回到家里一看,家中的鸡狗牛羊都死掉了。桓景回去向师父做了回报,费长房感叹道:“这些家畜代替主人蒙受此难了!”。此后每年九月九日人们都带茱萸,饮菊花酒,登到高出躲避灾难,日久成俗,演变至今。